缔肮戌猜弹鼎赐赖犀甘卑浅剿
1.1 植物的一生
1
植物的特点不包括(B)。
A、生命力非常长
B、具有在自身选择的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C、所做的决定不可逆
D、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更新
2
下列物质中,属于植物光合作用的产出物的是(C)。
A、二氧化碳
B、水
C、碳水化合物
D、氮气
3
植物的种子相当于人体发育的(C)阶段。
A、受精卵
B、胚胎发育初期
C、胚胎发育完成
D、婴儿
4
种子生长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种子萌发、见光变绿、出土三个过程。(×)
5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子的平衡程度和杆子的伸长程度是需要植物自身不断根据环境协调的。(√)
1.2 神奇的植物
1
关于植物的寄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寄生植物的根主要生长在寄主的树干或树皮上
B、寄生植物也可以通过根部获得养分
C、寄生植物叶绿体中的基因可能产生变化
D、寄生的植物也必须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养分
2
植物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长时间生存的。(√)
3
同种的植物可以融合生长,但是不同属的植物不可以。(×)
1.3 植物对本身的生长发育的调控
1
根据现有研究,防涝水稻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长高是受到了(D)的影响。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乙烯
2
关于《植物的活动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达尔文与其儿子费朗西斯合作参与编写
B、记载了大量植物活动的例子
C、科学地解释了其中记录的植物活动的原因
D、出版于1880年
3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同属生命科学的支柱理论。(√)
4
含羞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说明植物具有传导功能。(√)
1.4 植物对空间的认识和利用
1
在森林中存在大量植物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是(A)。
A、树木较多的时候,新生长的树木生长更快,侧枝更少
B、树木较多的时候,新生长的树木生长更快,侧枝更多
C、树木较多的时候,新生长的树木生长更慢,侧枝更少
D、树木较多的时候,新生长的树木生长更慢,侧枝更多
2
黄山迎客松现有的形状主要是由于周边树木较多造成的。(×)
3
植物对其生长的空间意识很强。(√)
1.5 植物的绿色革命
1
诺曼·布劳格主导的绿色革命首先主要作用于(C)。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马铃薯
2
野生罗汉果属于(D)。
A、一年生草本植物
B、一年生藤本植物
C、多年生草本植物
D、多年生藤本植物
3
野生罗汉果通过快繁苗方式繁殖成为作物后,产量最高可以提升约(D)。
A、一倍
B、两倍
C、五倍
D、十倍
4
诺曼·布劳格因为其提出的绿色革命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
绿色革命刚兴起时,人们并不知道植物发生变化时真正产生影响的基因是什么。(√)
1.6 植物的特点
1
关于植物的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植物是固定模式发育,强调固定地点
B、植物是可塑性发育,强调固定地点
C、植物是固定模式发育,强调可移动性
D、植物是可塑性发育,强调可移动性
2
关于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为动物和人类无偿提供食物能量
B、入乡随俗,任劳任怨,开疆劈土的先驱者
C、被动地逆来顺受,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而不改变环境
D、飘到哪里,就在那里扎根一辈子
3
植物一般是多次发育,而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一般是一次发育。(√)
1.7 光与植物
1
植物可看见的光的波长大约是(B)。
A、300-600纳米
B、300-800纳米
C、500-1000纳米
D、500-1200纳米
2
植物的庇荫反应决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D)。
A、叶子见光后迅速变绿
B、生物节律因光变化而变化
C、植物气孔开关随昼夜变化而变化
D、周边植物越多向上生长越快
3
地球上大部分植物通过(B)来判断季节。
A、光照强度
B、昼夜相对长度
C、温度
D、降水
4
归根结底,为所有生命体提供能量来源的是光。√
5
植物的趋光性导致植物会向着光的来源方向生长。(√)
1.8 植物如何看世界
1
光周期现象的发现最早因为发现(C)的变异。
A、玉米
B、小麦
C、烟草
D、西红柿
2
光周期现象最早发现于(B)。
A、1906年
B、1918年
C、1923年
D、1931年
3
植物对外界的感知需要通过(ABCD)。
A、光的强度
B、不同波长的光强度分布
C、光方向
D、光昼夜周期
4
发现光周期现象的实验中,光照周期被人为缩短的植物开花更晚。(×)
1.9 光敏色素的发现
1
根据夜间断实验,(B)的夜间断效果最强。
A、绿光
B、红光
C、蓝光
D、紫光
2
远红光对植物的萌发和开花的作用是(A)。
A、抑制萌发和开花
B、促进萌发和开花
C、抑制萌发,促进开花
D、抑制开花,促进萌发
3
植物中的光敏色素随着光照量的增加而(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上下波动
4
对于烟草、大豆等植物来说,夜晚的时长比白昼的时长对其是否开花产生的影响更大。(√)
5
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后,会变为有活性的吸收远红光的状态。(√)
2.1 热力学的诞生
1
(B)认为,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
A、马克思
B、恩格斯
C、达尔文
D、达芬奇
2
热质说在(D)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A、14世纪末
B、15世纪末
C、16世纪末
D、17世纪末
3
热力学是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物质的热运动性质及其规律的学科。(×)
4
焦耳提出的电热当量概念推动了对热质说的彻底抛弃。(√)
2.2 生物体:大自然的能量转换站
1
对于能量来说,可以供任何生物有效利用的能源是(B)。
A、光能
B、化学能
C、热能
D、动能
2
被子植物出现于(C)。
A、侏罗纪初期
B、侏罗纪末期
C、白垩纪初期
D、白垩纪末期
3
自养生物的能量来源中,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体外环境中的特定(B)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B
A、有机物氧化
B、无机物氧化
C、有机物酸化
D、无机物酸化
4
人类属于自养生物。(×)
5
空气中氮的间接利用主要是得益于硝化细菌。(√)
2.3 光合作用: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1
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包括氧气和(D)。
A、山梨糖
B、来苏糖
C、木糖
D、葡萄糖
2
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的(D)进行。
A、淀粉粒
B、核糖体
C、叶绿体被膜
D、类囊体膜
3
关于光合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D)。
A、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
B、绿色植物发生光反应和暗反应
C、主要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氮气进行转化
D、把光能转变为无机物中化学能并释放氧气
4
在栅栏叶肉细胞和海绵叶肉细胞均可能发生光合作用。(√)
2.4 光合作用的循环系统
1
光合作用包括(B)。
A、光反应和氧反应
B、光反应和碳反应
C、光反应和氮反应
D、光反应和氢反应
2
关于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条件是光照、光合色素、光反应酶
B、场所是色素所在地
C、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能储存在NADPH中
D、产生氧气主要是由于光解水
3
卡尔文循环中,(C)在固碳时发挥重要作用。
A、GAD
B、PEPCK
C、RuBisCO
D、AAAD
4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主要需要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5
温度可以影响光反应,也可以影响暗反应。(√)
2.5 光合作用改变命运
1
地球在(C)开始才发生了光合作用的活动。
A、45亿年
B、38亿年
C、30亿年
D、22亿年
2
水华指的是水体中(A)的含量大幅度增加后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A)
A、氮和磷
B、氮和氧
C、碳和磷
D、碳和氧
3
赤潮发生后,蓝细菌大量死亡的时候会导致水中氧气含量大幅度增加,对水中其他生物产生威胁。(×)
2.6 大氧化事件
1
地球上出现蓝细菌初期,其产生的氧气主要存在于(B)中。
A、大气
B、海水
C、土壤
D、冰川
2
氧气出现后,与当时大气中富含的(A)发生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导致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形成休伦冰河时期。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3
法国植物学家Schimper在(C)发现并命名了叶绿体。
A、1872年
B、1878年
C、1883年
D、1886年
4
在成铁纪,氧气与海水中溶解的二价铁形成了不溶于水的三价铁,进而形成了铁矿。(√)
5
中国的铁矿形成早于成铁纪,不是铁元素和氧气直接发生反应后形成的,所以其中含有大量的磷和硫等物质。(×)
6
蓝细菌吞噬了另一个细胞后,形成内共生结构,进而形成了叶绿体。(×)
2.7 光合作用的巨大能量
1
据估算,绿色植物每年可以制造约(B)有机物。
A、440亿千克
B、4400亿千克
C、440亿吨
D、4400亿吨
2
食物链的生产者指的是(D)。
A、人类
B、食肉动物
C、食草动物
D、植物
3
禾本科植物吸收了地壳中的硅之后,形成了坚硬的细胞。(√)
4
从能量的利用角度来说,人类直接食用植物可以比食用肉类更好地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
2.8 自然界的碳氧循环
1
得益于绿色植物的维管结构,绿色植物大量出现后,引起了空气中(B)含量的下降。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甲烷
2
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冻层融化,其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以后,可能导致的结果是(C)。
A、空气中氧气含量大幅度增加
B、空气中氮气含量大幅度增加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度增加
D、空气中甲烷含量大幅度增加
3
气温的升高可能导致(D)。
A、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珊瑚类物质固定的碳元素减少
B、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珊瑚类物质固定的碳元素增多
C、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少,珊瑚类物质固定的碳元素增多
D、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少,珊瑚类物质固定的碳元素减少
4
人类开始观测以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
5
人类进行的农业活动种植了大量的植物,起到了较大的固碳作用。(×)
3.1 植物的三套密码
1
自从地球上开始光合作用以后,大气中氧气的含量(C)。
A、不断增加
B、不断降低
C、增加到一个峰值后略有降低,其后基本维持不变
D、减少到一个低谷后略有回升,其后基本维持不变
2
植物的三套密码中包括(AD)。
A、光合作用
B、固氮作用
C、呼吸作用
D、次生代谢
3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形成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糖。(√)
4
大气中氧气含量越高对植物生长越有利。(×)
3.2 最正确食用土豆的方式
1
关于土豆中的马铃薯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土豆芽含量较高
B、霉变的部位含量较高
C、在醋中加热可以破坏马铃薯毒素
D、累计摄入40克土豆芽就有可能致病
2
关于刀豆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人摄入后会导致死亡
B、植物吸收后会导致死亡
C、在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为胚胎提供氮源
D、是精氨酸的高度类似物
3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很容易对自身产生威胁,植物一般会将其包含在果实中排出体外。(×)
4
马铃薯毒素又称龙葵素,摄入量过大可能会因为呼吸麻痹而死亡。(√)
3.3 植物的次生代谢
1
关于植物的初级代谢与次生代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植物需要的蛋白质、脂肪、核酸都可以通过植物初级代谢合成
B、初级代谢为生物体的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物质基础、能源和中间产物
C、植物的次生代谢一般是以某些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
D、次生代谢会合成对植物生长有利或起到保护作用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化合物
2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更多依靠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植物更多通过化学方式自保。(√)
3
不同于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在每种植物中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3.4 次生代谢之生物碱
1
目前已知的次生代谢产物中,种类最多的是(A)。
A、萜类化合物
B、生物碱
C、酚类化合物
D、多炔类物质
2
生物碱指的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含(C)的有机化合物。
A、碳
B、氰
C、氮
D、硫
3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兴奋剂。(×)
4
罂粟果汁的主要成分是吗啡和可待因。(√)
3.5 次生代谢的其他产物
1
植物中合成的萜类化合物总量通常占到光合固碳的(B)。
A、百分之一
B、百分之二
C、百分之三
D、百分之四
2
(D)不属于萜类化合物。
A、胡萝卜素
B、松脂
C、天然橡胶
D、吗啡
3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酚类化合物主要包含单酚类、醌类和黄酮类三种。(√)
4
杏的核中含有生氰醣甙类物质,含有剧毒。(√)
3.6 闻风丧胆的毒植物
1
水毒芹主要破坏(C)。
A、心肺功能
B、肾功能
C、中枢神经
D、视觉神经
2
夹竹桃中毒素的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A)。
A、0.5毫克
B、5毫克
C、0.5克
D、5克
3
蓖麻子中含有蓖麻毒蛋白,一般的蓖麻子只需要(D)即可致成人死亡。
A、5粒
B、10粒
C、15粒
D、20粒
4
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主要分布于云南和海南,毒物主要存在于白色树液中,可能导致中毒者血液无法凝固。(×)
5
鸡母珠种子包含大量鸡母珠毒素,1颗即可致命。(√)
3.7 动物是如何破解植物的第二套密码
1
从科学角度来说,截至2015年,人类确定的基本味道不包括(C)。
A、酸
B、鲜
C、辣
D、脂肪味
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指的是鲜、酸、甘、苦、咸。(×)
3
淀粉味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基本味道。(√)
3.8 味觉与味道
1
甜味和(C)的产生方式相似。
A、酸味
B、辣味
C、苦味
D、咸味
2
用于计量苦的味道的是(B)。
A、小檗碱
B、奎宁
C、可可碱
D、芦竹碱
3
对咸味的感知主要是对(D)的感知。
A、氯离子
B、氢离子
C、钾离子
D、钠离子
4
从生理角度来说,味觉一定要是对味蕾产生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5
阿斯巴甜被许多糖尿病患者作为糖的代用品。(√)
3.9 混合味道
1
一般的动物同时在一种东西中吃到甜味和苦味时,更优先辨识甜味。(×)
2
人类在饮食过程中更倾向于把不同的味道混合在一起。(√)
3.10 “麻 辣 烫”是味觉吗?
1
麻、辣、烫实质上都是(B)感觉。
A、滑车神经
B、三叉神经
C、外旋神经
D、迷走神经
2
严格来说,麻是一种痛觉。(×)
4.1 为什么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
1
熊猫从肉食性转为植食性大约发生在(C)前。
A、500万年
B、600万年
C、700万年
D、800万年
2
熊猫在7月主要食用(B)。
A、箭竹竹笋
B、箭竹竹叶
C、木竹竹笋
D、木竹竹叶
3
熊猫在竹子开花死亡后不吃其他植物主要是由于其生理结构决定其无法消化其他植物。(×)
4
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起到规范动物行为的作用。(√)
4.2 植物分类之藻类
1
林奈根据有花植物雄蕊的有无、数目及着生情况,分为(C)纲。
A、17个
B、21个
C、24个
D、29个
2
林奈双名法中,第一个名是植物的(D)。
A、科名
B、纲名
C、目名
D、属名
3
海带属于草类植物中的(B)。
A、蓝藻门
B、褐藻门
C、绿藻门
D、隐藻门
4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植物超过了一千种。(√)
5
植物分类的基本阶层中,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3 植物分类之苔藓类与蕨类
1
酵母属于(A)。
A、单细胞真菌
B、多细胞真菌
C、霉菌
D、大型真菌
2
下列菌类中可以食用的是(D)。
A、黄粘盖牛肝菌
B、美丽粘草菇
C、大青褶伞
D、羊肚菌
3
蕨菜具有一定的致癌成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提高。(√)
4
藓苔植物不存在真正的根,因为其根只能吸收水分而不能吸收营养元素。(×)
4.4 植物分类之种子植物
1
关于种子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化石形成于3亿多年前
B、根据种子外部是否有子房壁包被,可以分为两大类
C、裸子植物现存7000多种
D、被子植物出现于1.3亿年前
2
不属于裸子植物的是(C)。
A、松树
B、银杏树
C、棕榈树
D、铁树
3
紫杉醇主要存在于红豆杉的(B)中。
A、树种
B、树皮
C、树叶
D、树根
4
苏铁纲在我国进村苏铁属一属,9到10种。(√)
5
杜仲树较为珍贵因为其树根具有治疗心脏病、冠心病的效果。(×)
4.5 植物分类之被子植物
1
禾本科的植物不包括(D)。
A、竹子
B、水稻
C、玉米
D、烟草
2
葱、蒜、洋葱等植物的有刺激性的味道组成以(B)为主。
A、硒
B、硫
C、钾
D、磷
3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豆科的是(B)。
A、苜蓿
B、花椒
C、甘草
D、三叶草
4
下列植物与其对应科的匹配中,有误的是(CD)。
A、西瓜:葫芦科
B、芋头:天南星科
C、含羞草:茄科
D、马铃薯:豆科
5
百合原产于中国,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6
兰科是全球第二大科,仅次于菊科。(√)
4.6 疟疾的危害
1
关于疟疾,下列说法有误的是(C)。
A、是由于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B、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
C、疟疾主要表现为全身交替剧烈寒冷和发热持续性发作
D、全球每年大约有2亿疟疾病例
2
金鸡纳霜主要存在于金鸡纳树的(C)中。
A、树根
B、树叶
C、树皮
D、果实
3
凡西达中的磺胺很容易使人产生(C)。
A、心肌梗塞
B、肠胃炎
C、过敏
D、呼吸衰竭
4
研究表明,金鸡纳霜对疟疾的传播、复发、病因性预防均无效。(√)
5
二战期间合成的氨奎宁在战后成为抗疟疾最重要的药物。(×)
4.7 抗疟特效药研制历程
1
关于青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豆科蒿属植物
B、多年生木本植物
C、先秦医书已经有所记载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
2
青蒿素在(B)被确定为疟疾特效药。
A、1969年
B、1973年
C、1977年
D、1981年
3
中国发现青蒿素的523项目最早开始于1967年。(√)
4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
5.1 农业与农作物
1
切叶蚁切割叶片运回巢穴主要是为了(D)。
A、作为植物肥料
B、搭建巢穴
C、种植该种植物
D、培养特定真菌
2
中国现阶段正在推动(D)成为第四种主食。
A、高粱
B、小米
C、红薯
D、马铃薯
3
曾为人类栽培利用过的植物大约有(A)。
A、2000种
B、10000种
C、20000种
D、100000种
4
农业生产并非只有人类才会从事。(√)
5
甘蔗属于禾本科植物。(√)
5.2 泱泱大科禾本科
1
禾本科大约有(D)。
A、800多种
B、1200多种
C、8000多种
D、12000多种
2
被古代中国尊为五谷之首的是(C)。
A、粟
B、黍
C、稷
D、梁
3
一般认为,下列植物中起源于中国的有(ABC)。
A、水稻
B、茶
C、小米
D、小麦
4
谷类作物具有易种、易收、易储藏的特点。(√)
5
狗尾草与水稻同属于禾本科植物。(√)
上方为免费预览版答案,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关注,不迷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阿布查查 随时查看答案,网课轻松过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电脑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按键盘的ctrl键+D键,收藏本页面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浏览器右上角-【工具】或者【收藏夹】查看收藏的网页
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一、百度APP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底部五角星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收藏中心】查看
二、其他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设置】-【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设置】-【书签/历史】查看收藏的网页
昂苟党晚冒盯晴抗博唉疤嚷皇